博文吧 > 教师之家 > 教案模板
导航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

来源:博文吧 3.15W 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赏析示例,是一篇唐诗中的“顶峰”之作。它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又如情感脉搏,使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作者以月升、月悬、月斜到月落为线,细致描绘了春江月夜的景色;面对江天一色的美景,诗人思绪飞动,探寻宇宙哲理;后又联想到思妇怀人和游子思乡。全诗在思想与艺术上不仅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而且超越了一些枯燥说理的玄言诗和抒儿女别绪离愁的爱情诗,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诗情、画意与哲理,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的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两种感觉:

一、要背诵;

二、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种教学方式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诗歌变成了公式,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诗歌的内容,却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但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老师就不能包办,不能代替。要放开手脚,让他们敢“说”,敢“思”,敢“表达”,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述志的方法,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②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③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通过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人生哲理;

②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水乳的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营造氛围,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诗歌

教师启发学生“入境”:今天我们与唐代诗人张若虚有约,请大家带上美好的心情,静心聆听。(播放flash古筝曲配画《春江花月夜》)

请学生谈谈听读感受。

教师充满感情地导入: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似幻,幽美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凡脱俗,宁静清新;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浸润人间,荡涤世俗尘杂;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打动,千年不息,一直等待着我们的寻觅。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享受这片宁静吧。6分钟

下面,就请大家带上最饱满的精神、最美好的情感来齐读这首

二、 美读诗文,感受诗歌的内容之美

1、齐读 2分钟

课件投影:美读诗文,感受画面)

师:阅读,就是和高尚的灵魂在交流。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的吟诵之中时,同学们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感觉了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简单交流。

哪位同学愿意说说,静静地阅读诗歌后,心中有些什么样的感觉?你说说?你感觉到些什么?

点评学生: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读出了缥缈,读出了灵动;读出了孤独感;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情景交融??2分钟

板书:

辽阔、朦胧、空灵、寂静、纯净

2、品读

师:看来,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些感受都是独特的,是我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解读诗歌后的产物,这就是个性化诵读。然而,每一首诗歌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自由解读的意象和意境外,也有我们应该共同把握的东西。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

学生齐答:“春、江、花、月、夜。”

板书:春江花月夜(竖写)

师:那么,在这五种意象中,哪种是最重要的'意象呢?

生:“月。”

师:这轮明月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

生:运动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所有写月的位置的诗句,理清这首诗的思路。请大家讨论后,选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去把月亮的位置变化图画出来。

(学生可能按照习惯从左往右画,教师明确实际上应该从右往左,即从东往西画)

师:同学们找到了诗人用“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摇情满江树”四句诗精心选取的月升、月悬、月斜、月落四个位置,并明白了这首诗可以月为线索,分两块内容,以“但见长江东流水”为界,前一部分由景入理,后一部分由景入情。5分钟

板书:

月落←月斜←月悬←月升

景:辽阔、朦胧、空灵、寂静、纯净

三、 涵咏诗文,个性再造诗歌的意境之美

(课件投影:涵咏诗文,再造意境)

师: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它总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意境。就像画儿不能裁减下一小块来欣赏一样,诗句也是不能用来逐句翻译的,但是诗歌展现的画面却可以在心中描绘。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来展现自己心中的那幅画面。注意不是翻译,而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渲染去创造。文字一定要优美。5分钟

学生展示,师点评:多朦胧的境界,多奢侈的想象;写出了空灵与迷蒙;看来,永恒与纯洁,是你的两个关键词??

师结:春潮涌动,涌出一轮明月,江面似与大海相连,宽广无垠。月华如水,随波而漾。银辉轻洒,将春江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江流绕芳甸,月色笼花树。汀上白沙,空中流霜,都融入了这一片月色之中。此刻,月如待字闺中的女子,含蓄典雅;又如陈年佳酿,令人陶醉。下面,请大家齐读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这一节,发挥自己的想象,让我们一起融入这奇幻的境界中去。5分钟

四、 自主诵读,领悟诗歌的哲理美

(课件投影:诵读吟咏,领悟哲理)

1、师导入: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皎皎孤月,高悬夜空,情思涌动,不绝如缕。

2、学生自由诵读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东流水”,找出认为要重读的词语,并谈谈理由。

师:“江天一色”见辽阔苍茫,“空中孤月”见寂寞空旷,齐读这两句。在这样伟大美丽的自然面前,诗人先想到了什么?

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师:“何人”、“何年”见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和思索,这两个问题,诗人能不能解答?我们能不能解答?都不能。所以诗人的思路进行了第一次切换,不是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入了下一句——

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师:“无穷已”、“望相似”见比较,体现出诗人感叹而不感伤;“但见长江送流水”见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

3、师结: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水岁岁流不息,记得周国平说过:诗人与哲学家是相通的。张若虚就是这样,他跳出了“物是人非”的磁场,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哲学的视角,仰观宇宙,俯瞰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人生虽短暂、虽无常,但却和明月、长江共存于永恒的`天地间。所以,我们也应该抓住手中有限的光阴,活在当下,把握自己的人生。有人曾评价这几句诗“哀而不伤”,在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

板书:理——哀而不伤 宇宙?人生3分钟

五、 鉴赏经典,体会诗歌情感之美

(课件投影:鉴赏经典,体会情感)

1、师导入:“浮云游子意”,青枫离别愁。诗人感叹宇宙永恒,人生无穷,但接着并没有着力去写人生如何,而是进行了第二次的思路切换,转入了下一层内容去描摹了一幅人生图像。下面请大家推举一位朗诵比较好的同学朗读“白云一片去悠悠”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其他同学在听读的同时,思考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思考,明确内容。

总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两地思念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

分写: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可怜楼上月徘徊??落月摇情满江。” 齐读这一小节。

板书:情——思妇游子 离愁别绪

3、重点赏析“思妇怀远”

讨论:诗人是如何表现思妇之情的?(学生分四组分别赏析其中的一句诗) 师指导:可怜楼上月徘徊,以月烘托思妇的一腔愁情,“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使光影明灭,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不忍离去。它仿佛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一袭银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中、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思念尤甚;通过想象满是灰尘的离人妆镜台,生动表现出思妇无人可悦、懒于理容的状态;“卷”和“拂”是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此时游子思妇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逐月华流照君”,托明月寄相思;可是即使像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飞出这无边的月光,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起几圈波纹的鱼儿呢?台湾作家林清玄有一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这里的寥寥数语,已将怨妇的离愁别恨写到极致。

师:说到这里,我不禁要问,这种感情难道只有这首诗里的游子与思妇才会有吗?那是不是只有古代人才会有呢?(不,古今皆然。)是不是只有一村、一镇、一乡、一国才有这种“一处相思,两地离愁”呢?(不,全人类共通。)

结:是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诗人张若虚创造的意境中,我们跟着月光、随着流水、一路饱览两岸春江夜色,一路捡拾人生至理,一路收藏满心感动。或许是这种种复杂的感情郁结胸中难以排遣吧,诗人把这些情感倾泻于长江,托付给月光,悬挂在树上,于是我们的心也随着摇荡。诗人绣口吐出的华章,也成就了这首诗的在诗坛的美名——“孤篇压倒全唐”。这是什么力量?这就是经典的力量!8分钟

板书:

孤篇压倒全唐

六、 师生共读,将诗歌之美满怀拥抱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五次诵读,用我们的心灵和张若虚的心灵进行了对接。然而,这首流传了千年的经典中无穷无尽的意韵和浩瀚博大的情感,我们大多还没有能够领悟。这是一种阅读的遗憾,但也是一种阅读的动力。因为这些我们暂且没有光顾的内容,就是我们未来继续阅读的动力。课的最后,请给我一个机会,我渴望着把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通过我的朗诵传递给同学们。4分钟

七、 布置作业,再会经典意象

(课件投影):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人间的情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引发了许多文人的空灵情怀。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请大家在课下搜集10个有关“月”这个意象的诗句,写在摘抄本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诗人的约会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只要明月依旧升落、江水仍然流淌,就会有那么一股诗情充塞在我们的心间,它将会让我们在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起伏不定的命运时,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珍惜、懂得感激、懂得从容。谢谢大家。

#范文 #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相关内容
热门图文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