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吧 > 名著阅读 > 劝学
导航

孙权劝学 教案汇编七篇

来源:博文吧 1.73W 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 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 教案汇编七篇

孙权劝学 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学生查字典,理解“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的含义。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根据注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

2.教师落实重要词句。可结合教学设计(A)

三、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外机功学”。

I.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是怎样功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允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卿言……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四、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

思考讨论:

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7是怎样表明的7

没有直接表现目获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占语中侧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表现了鲁市怎样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象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

感到很自豪、自得。

说明: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

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孙权动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

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

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

A、关羽 B 、吕蒙 C、鲁肃

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

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情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难道

(3)但当涉猎 只 粗略地阅读

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比得上

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

5、口译全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

(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两层。

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二)、朗读并理解:

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的一句话是_____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

(三)、朗读第二层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善劝)

吕蒙: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好学)

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 人伴贤良品德高。 (敬才、爱才)

五、总结、归纳:

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

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

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

8、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

六、比较阅读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七、揣摩语气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八、讨论、质疑。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

孙权劝学 教案 篇3

《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利用多媒体)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

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

(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同学介绍)

(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同时也说明,开卷有益的道理。

导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多媒体显示课题)《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文中的成语

3、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用课件进行资料补充

3、学生朗读

4、学生自译课文(一人译一句)

5、观看课本剧

6、由赏析课本剧引出朗读赏析,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7、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学生自读

8、探究质疑

9、看图背课文

10、延伸拓展题

孙权劝学 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了7篇古文,14篇古诗,在下册学习了2篇:《伤仲永》《木兰诗》,对古文的几种翻译方法已经有了初步掌握,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目标确定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虽然七年级学生已学过几篇古文,但对古文阅读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考虑这节课还是让学生朗读为主,以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为基础,然后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句子,复述故事。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积累一些成语,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获得一点启示。

重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共一课时

教学设想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我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当堂展示”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分角色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自主学习”,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合作探究”,即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完成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当堂展示”,即在个人思考与小组合作之后,能积极主动大胆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适时引导,关注全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

教法与学法

1、朗读法: 采用多种形式,如老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

2、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自读质疑,合作释疑: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提出其中的疑难,

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吕蒙武艺高强,勇猛无比,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这不,吴国国君孙权都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这篇课文《孙权劝学》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马光,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与他相关的知识(展示)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三、分层次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师范读,生听读,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步骤:师先读,生听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只要读准字音即可。在学生试读一遍后,出示下列重点字词,让学生识记,反馈,记忆。

吕蒙 卿 当涂 岂 涉猎 更 邪

2、二读。要求读准节奏。

过渡语(文言文朗读讲究有节奏,大家再次读课文,要求注意句中的停顿,把握好节奏,大家先自己练习一下)

步骤:生自由练习(师留意身边学生),生自由展示,师引导纠正,再找几名学生个别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3、三读。读懂词义。

(要想明白文章内容,必须先掌握重点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大家看黑板,同桌两个共同找一找蓝色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可以参考文下注释,也可以翻阅工具书)

步骤: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重点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然后个别展示,师生纠正后学生反馈记忆。

4、四读。读懂句意。

只要刚才老师标示的那些词语意思你明白了,要想翻译现在这几个句子易如反掌,谁来表现一下?

步骤:生自由发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5、五读。读懂文意。

马上就要揭晓谜底了,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从头到尾的讲述一下?

步骤:找1-2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然后师生齐读。

6、六读。读出语气。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每个人物说话的语气,然后比赛一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形象,语气把握最准确。(幻灯展示,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步骤:师生共同分析每个人物说话时的心理,语气,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自由选择角色在班级里面进行分角色朗读展示。

四、把握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

步骤一:说一说:故事大意。师引导,有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又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分析结构 分析内容 总结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五、总结全文,比较阅读。

多媒体显示吕蒙和方仲永,学生思考二人的经历和结果,通过比较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在语言积累上有什么收获?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个人思想认识上有什么收获?

(五)结束语。

以开卷有益的成语作结,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孙权劝学 教案 篇6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2、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的语气特点,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4、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5、教学工具:PPT、录音、图片

6、课时安排:一课时

7、教学过程

Ⅰ 导入: “吴下阿蒙”的故事理解

Ⅱ 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Ⅲ 检查生字词

卿 qīng 岂 qǐ 邪yé 孰shú 遂 suì 更gēng

Ⅳ 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节奏。

Ⅴ 学生齐读课文

朗读指导:注意文章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他们说话的语气也不尽相同,在朗读时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读出责备的语气

(3)“卿言多务,孰若孤?” 语重心长。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出自豪的语气。

Ⅵ 疏通文意

初,权 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 辞 以军

当初 对……说 当权 推辞 用

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 博士 邪!

事务 难道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通“耶”,语气词

但 当 涉猎, 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 孤?孤常读书,自

只 应当 了解 历史 罢了 谁 比得上

以为大有所益。” 蒙 乃 始 就学。 及 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 议,以(之)为,认为这样是 于是、就 从事 到了……时候 讨论 议事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重新 为什么

见事 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认清事物 迟 于是 拜见 表顺接,然后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很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Ⅶ。合作探究

1、孙权如何以自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阿蒙由不学到就学,经过自身的努力使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有勇有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让人刮目相待。反映出在现实生活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Ⅷ。体验反思

1.你觉得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谦虚、听从劝告,好学、

2.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

A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成才。

B: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C;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

Ⅸ。延伸拓展: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 ,谈谈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板书:

劝学 就学 赞学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孙权劝学 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

(五)、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师: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感兴趣的人物的语言自由练读。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奇、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通过指读、齐读、对比读、师生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体会人物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脱本进行人物对话,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孙权:平易近人、关心下属、王者权威、重才、善劝

吕蒙:虚心听劝、胸怀坦荡、幽默

鲁肃:真诚、敬才、爱才、讲礼节

归纳成语: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吟诵课文、结束本课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八)、作业设计

文中有多处省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扩写《孙权劝学》,完善人物形象。语言可用文言,可用白话,也可文白夹杂,字数不限。

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九)、板书设计

吕蒙 虚心 听劝

鲁肃 真诚 敬才

#孙权 #劝学 #汇编 #教案 #七篇
相关内容
热门图文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