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吧 > 名著阅读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导航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反思

来源:博文吧 1.89W 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反思,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中的主人,语文课本应是学生思维放飞的地方,智慧开掘的地方。“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只要在课堂中,让学生选择精彩的片段,感动的部分,朗读感悟,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试问,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吗?教师的主导作用到底到哪里去了?学生认为的精彩和你教师认为的精彩到底有多远?作为教师是不是认为学生的精彩就应是你教师认为的精彩呢?如何让教师在课堂上“尽职不越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期待与向往?我在语文教学中,反复地实践,不断地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支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应细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调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与保护学生学习的愿望,追求真知的愿望。

案例:教学《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词人闻到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到了远处传来青蛙清脆的鸣声,他觉得今年农民一定能够获得丰收。

师:因为词人是夜游黄沙岭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摄取的,而是靠听觉和嗅觉捕捉的,你们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这浓浓的稻花香仿佛自豪在告诉人们:“你看我的长势多好,花开得多旺盛,我今年一定能够获得丰收。”

生:我从“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中读懂了是稻田里的青蛙在呱刮地叫着:“你看我的肚子吃得多饱啊!今年稻子长得这么好,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呢!”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生:我认为是词人在闻到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到了远处传来青蛙清脆的鸣声,他在喃喃自语:“今年庄稼长势这么好,农民总算可以获得丰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师:你们说的'各有各的道理,不管是谁在争说丰年,都表达了作者此时的一种感受。

生:我觉得此时词人心情十分愉快,他是借“听取蛙声一片。”来表达此时为农民能够获得丰收而高兴。

师:你真不简单,能从词的内容上走进辛弃疾的内心,去触摸他此时内心的感受。

生:我从课外读物上看到词人辛弃疾在为官期间,清正廉洁,积极主张抗金,爱国爱民,受到人民爱戴。

师:你还能通过课外资料补充说明真是太不简单了!

师:是的,作者在清风那无形的舞姿里闻到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到了远处传来青蛙清脆的大合唱,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宏扬个性的对话。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关爱他们。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着见智。使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去学习、去享受、去陶冶。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让课堂教学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让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享受;课堂氛围要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让学生在心灵放飞中享受;问题讨论要少一些统一,多一些个性,让学生在多元智慧中享受。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呵护学生的每一点光。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案例

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1、过渡,引入第二教学环节(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你能读懂它吗?)

2、自由分组,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自由分组,讨论讨论你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组内交流,做好笔录。

4、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

相机出示下列语句。(或者课件或者小黑板)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师引导:明月无语,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树枝不动,但鹊儿飞起,引起枝儿摇曳;鹊儿在动,从枝上飞起,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甚至边舞边鸣。明月之夜,鹊儿没有霜满天的哀伤,它难道能关闭着歌咙?清风无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来,令人神清气爽,觉得那是细语呢喃;蝉儿一改酷暑的喧嚣鸣叫,或许是被枝的颤动惊醒,送来几声悠长而又凉丝丝的蝉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师引导: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沐浴着清风、明月,嗅着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流淌出来。“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啊!”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师引导: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小雨沙沙送来夜的清凉。这是无声中的有声,这是不动中的悄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师引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夏夜的雨飘零而下,作者不由地加快了脚下的步伐,这也许是大雨来临之前的先兆,他是否在急着寻找一个避雨地场所呢?可是这野岭之上,哪里有人家,哪里可以找到大雨来临时的避雨的港湾?他的心里是否着急了呢?嘿,走运了溪桥,路儿忽然一转,还是那家茅店,还是那座社庙,竟都还在,竟于心焦之时出现在作者的眼前,他内心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5、教师小结,范读。(是啊,多美的黄沙岭,多美的夜色!我也仿佛与诗人一样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设计意图:读懂词,不仅仅要让学生通过读、交流、讨论与作者建构对话的空间,而且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感受、体验黄沙岭的美妙夜色,并由此感悟词人的心境,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在读懂词的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新方式。]

1、提出要求:读透。(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配乐读。(感受感受词人夜行黄沙道中的场景)

3、听读。(请闭上眼睛,和着音乐,一起与诗人辛弃疾走进这美妙的夜色,听一听,你能从中听到什么?)

4、学生交流。(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5、教师引导。(略)

6、展示。(可以是诵,可以是写,也可以是演)

师:词中尽管写的是我们常见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从这里却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唤起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尽管词人没有更多地表白,然而他笔下的一幅幅艺术画面,却流露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太平生活的珍爱。你能把词人这种喜悦与爱表现出来吗?

[设计意图:读透是古诗词学习的最高境界。它既可以引领我们去领略古诗词中所展现的无限风光,又可以使我们徜徉在这种浓浓的古诗词氛围中与时空对话。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历史,走进诗词人,走进他们的心灵。换句话说,诗词读透了,也就等同于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了。]

#夜行 #西江月 #反思 #黄沙 #课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热门图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