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吧 > 事务文书 > 工作总结
导航

幼儿园教师常规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来源:博文吧 3.58K 次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能力、经验都有所成长,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写一份工作总结。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常规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师常规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幼儿园教师常规管理工作总结1

一、“爱心”是常规管理的奠基石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充满爱的班级氛围对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这个“爱心”中包括各方面的爱。只有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因为你的爱而感动,从而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1、理智关爱

当我们给幼儿爱护和关心时,这种情感必须是理智的,应善于把这种爱渗透到教育活动和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做到爱中有教,严中有爱,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是爱他的、喜欢他的,感受到老师的亲切。

2、全面关爱

幼儿年龄小,课上,从教态到语气都要十分真挚而亲切,使幼儿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课下,要主动接近幼儿,爱抚幼儿,给他们讲故事。要真心体贴幼儿,既要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还要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都要事事关注,事事细心。

3、人格关爱

我们要把幼儿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如平时和幼儿讲话时可蹲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这件小事体现了教师的一种观念,一种尊重幼儿,和幼儿建立平等关系的观念。

4、科学关爱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及运用移情训练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善恶美丑,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并注意引导幼儿建立友好合作的同伴关系。让孩子们在老师、保育员的关爱之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二、“童心”是常规管理的双仞剑

孩子的心灵是一方最纯净的沃土,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真、善、美”的童话。我们应该走进童心,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尝试把常规管理与多种游戏方式结合起来,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

1、在儿歌故事游戏中学习常规

儿歌琅琅上口,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和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并且能熟练地掌握要领。故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把常规管理内容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从故事中来理解常规的内容,按故事情景来做。既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收到了意想不到教学效果。有了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故事,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规则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2、在标记游戏中遵守常规

孩子年纪小,自制力差,易遗忘,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如,我们在楼梯口画上箭号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让幼儿如何正确的洗手时,我们把洗手的五个步骤通过图片展现在幼儿面前,同时加上动作的.辅助,使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娃娃家里,形象可爱的挂饰不仅帮助孩子分配角色,而且规定了参加游戏的人数;在玩具区里,小小标志可以帮助孩子强化“玩完玩具归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直观形象的标记图可以慢慢过度到抽象的符号标记,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去遵守各种标记规则。

3、在情景游戏中练习常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富教育于游戏之中。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也是幼儿开展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状态是积极主动的,所以教师要创设游戏情境,帮助孩子遵守练习常规,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4、在音乐游戏中串联常规

音乐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孩子在清脆的乐曲中执行规则,孩子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集中活动了,随着一曲欢快活泼的《铃儿响叮当》,孩子们骑着欢乐的“小马车”回到座位上;要洗手了,伴随一曲悦耳动听的《哗哗流水清又清》,孩子们唱着“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大家伸出小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认真完成了洗手任务,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音乐,让孩子主动积极地执行各项规则。

5、在竞争游戏中巩固常规

能合理运用奖励机制是促使孩子更好发展,进一步巩固常规管理的有效方法,建立了评比栏,开展“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根据孩子的表现在自己的风车标记上贴大苹果,大苹果的奖励在各个阶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并开展定期、不定期或周末进行评比。小朋友在评比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各种常规也得到巩固。

三、“恒心”是常规管理的护身符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们的工作习惯一旦形成,接着就必须做到严格监督。经验告诉我们,在建立纪律的过程中,一定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进行,按照不同层次、分阶段练习,不强制和用说教来达到目的。”的确,规则一旦建立,只要它合理、正确,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监督幼儿遵守常规,持之以恒,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建立起真正的“内在纪律”。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灵活采取各种方法对违规幼儿进行监督,如必要的惩罚、暂停活动、“惊叫”、眼神提醒、适时的奖励和表扬等等。总之,这个阶段属于巩固成果阶段,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要教师奖惩得当,幼儿就会逐步建立起生发于他们内部的、真实的、稳固的常规意识和常规习惯。

四、“合心”是常规管理的润滑剂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家园的密切配合对常规管理的有效开展更是起着润滑和推动作用。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由于分离焦虑使得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许多家长要求陪吃陪住,对老师和保育员不放心,这给刚入园的新生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于是,为了让孩子尽快摆脱分离焦虑,适应集体生活,我们就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请家长在孩子入园后及时离开,由老师和保育员以教育的手段来吸引孩子,以转移注意力。很快,孩子们适应了集体生活,哭声渐渐被笑声所代替,班级常规管理也渐入正轨。可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对班级管理是多么重要。

总之,幼儿园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保教人员和管理者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思路,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幼儿园教师常规管理工作总结2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幼儿生活在关爱的氛围中

幼儿从不同家庭来到幼儿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教师的许多要求与家庭不一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宛如家庭的环境是保证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前提。

1.保教人员要密切配合、要求统一

班级中的教师与保育员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要求要统一,否则容易让幼儿产生误解,无所适从。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随时洗,不论是教师还是保育员在组织幼儿活动时都要对幼儿提出统一要求,让幼儿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2.保教人员态度和蔼可亲、精神饱满

孩子离开家庭和亲人,在幼儿园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老师通过温暖的拥抱、鼓励的眼神、甜蜜的微笑、轻轻的抚摸等表情、动作,消除他们的分离焦虑,让幼儿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幼儿会心甘情愿地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会自觉甚至不自觉地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3.寓规则教育于环境之中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可以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将对幼儿的要求在一些明显的地方设立图示、标记等,让幼儿参照执行。如在盥洗室张贴洗手的图示,让幼儿按照步骤来洗手;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在安静的游戏区张贴一个嘴巴前竖着食指(表示“嘘”)的标志,告诉幼儿在游戏时不要大声喧哗,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指一下标志,孩子慢慢就会适应规则等。

教师也可以将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规则通过不同的标志(或照片)张贴在班级内,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应该怎样做,使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幼儿园的规则。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师幼共同建立班级常规

在常规建立时,教师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与孩子平等、合理讨论建立幼儿园班级常规。

1.师幼共同制定常规

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例如幼儿午睡时脱衣服的顺序,应该先脱上衣还是先脱裤子,脱下来的衣服应该怎么放更方便起床后的穿衣服,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会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大家一起约定:应该先脱裤子,再脱上衣,尤其是冬天,脱完裤子后先坐到被窝里不会着凉,将脱下来的裤子叠好放在床边,再将脱下来的上衣叠好放在裤子上面,正好起床时坐在被窝里先穿上衣再穿裤子,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孩子们商量好后,老师请能力强的孩子按照顺序给大家示范,加强印象。幼儿参与制定规范,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2.教师的身体力行有助于幼儿遵守常规

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教师的榜样作用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教师在给幼儿分餐前,用正确的方法主动洗手,同时提醒幼儿洗手,教师自己便后主动洗手等;再如组织幼儿做操时,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做操,要精神饱满、动作到位等等,这些都会给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比教师的言语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3.要给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

一个常规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给孩子提供不断反复实践的机会。以洗手为例,有的幼儿看似听从指挥去洗手了,但到水管前只是湿了一下手,根本起不到清洗的作用,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洗手,提供多种肥皂、洗手液等吸引孩子主动洗手,增加练习的机会。开展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等评比活动,让幼儿养成自觉洗手的好习惯,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保教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幼儿感受到平等、满足和尊重,切不可操之过急。

4.树立幼儿榜样,互相学习

及时有效地表扬做得好的孩子,树立幼儿心中的幼儿榜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常规教育中,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幼儿同伴间相互激励的评价实效性较强,他们在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同伴间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进行准确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这会调动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幼儿园建立常规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幼儿园教职工和幼儿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规范,以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在幼儿遵守常规基础上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最高境界,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每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就餐、睡眠、如厕等日常生活行为对幼儿来说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活动。研究表明,一个好的习惯需要21天才能养成,因此,保教人员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目标一致、坚持不懈地对幼儿提出要求,直到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2.家园密切合作,养成幼儿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有效家园沟通,延续幼儿园的某些常规制度,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如要养成孩子早晚刷牙的习惯,父母在家中要给孩子提供幼儿用的牙刷、牙膏,要自己主动与孩子一起刷牙,直到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在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保教人员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管理工作 #范文 #常规 #教师 #幼儿园
相关内容
热门图文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