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吧 > 文化作文 > 民风作文
导航

【推荐】民俗民风的作文合集七篇

来源:博文吧 1.41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民俗民风的作文合集七篇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每到过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自家院子里观看舞龙了!舞龙是要预约的,过完小年,家人就早早地把贡品准备好,在家里激动地等待龙灯的到来。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大年初一终于到来了。舞龙的人一到,我们就高高兴兴地跑到院子里观看,龙还没开始舞,院子里的人就激动的不得了。鞭炮响起了,龙也开始飞腾,鞭炮放得越响,龙也舞得越欢!

“哟呵·……”只听领队一声吆喝,龙头抬起来寓意龙醒了。然后身子也一点点地动了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声,龙开始飞腾了。鞭炮燃起缕缕轻烟,巨龙在这云间飞腾。周围的小孩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大人们脸上也都洋溢着快乐。爷爷拉着我的手,在龙的身体下钻来钻去,此刻好像自己也飞起来了一样。

鞭炮声越来越响,我害怕地捂住耳朵,却又止不住那种兴奋的感觉。只见一位身穿黄袍、手持龙棒的老先生走到龙头前,双手作揖,嘴里念念有词,虽然一些句子没听懂,但他那庄严郑重的样子让我大气都不敢出。接下来,只听他身后的一群人“嘿"的一声,鞭炮越发地响了,满天都是烟花。龙也舞得更欢了,龙头跟随着“龙珠”的人,旋出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弧线,龙身随着锣鼓的节奏,一圈圈地旋转,时而俯冲,时而昂首,场面甚是壮观。

当龙尾和龙头相对时,也就是高潮时,我们纷纷拿出烟、肉、鱼、鸡、鸭这些准备已久的贡品,庄重地放到前面那张大的黄色桌子前摆好。听姥姥说,人们之所以这样敬龙、爱龙,是因为传说龙是神,有替天行道、降灾赐福和支配乾坤的巨大力量和权势。所以它可以让天下有九年水灾,七年旱灾。但是我们如果敬重它的话,它也可以保佑我们幸福平安。所以人们觉得龙有威可敬,有德可怀,便着意求龙祛祸布福。大人们纷纷领着小孩子们虔诚地磕头作揖,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新年新气象。

“砰!”随着一声巨响,一朵巨大的烟花散开,金色的阳光映衬着,仿佛化成了千万条新的希望坠落下来。刚才的那位老先生拿出了一大堆红布条,说是能保平安。平安谁不想要啊!大人小孩便一窝蜂地拥了过去。

那条黄色的龙围着院子游走了一圈,又游向别处了,我们当然是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也跟着那条可以保平安的龙走到另一个地方。但不论走到哪里,人们对它的喜爱是不变的,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永远不变的。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韶关,那里有别具一格的客家习俗,其中,春节最为热闹。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们都蜂拥而至的来到集市上,买鸡、鸭、鹅,买黄酒、白酒......留在家里的人则要将全部的物品更换,俗话说"干干净净迎新春。"扫完后,贴上年画与对联,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除夕那晚,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从下午,人们就开始准备着这一年一度最为丰富、最为开心、终于有意义的团圆饭了。吃完了饭,全家人都会在自家的屋顶上放鞭炮,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啪啪啪"飞上天空的烟花,好似一盏独灯,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点钟的钟声敲响,从村头到村尾,挨家挨户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声响伴着新春的到来。当晚,每个人都要守岁,如果要睡觉,就要开着灯睡觉,因为长辈说那样年兽就不会来找我们。

大年初一虽然没有除夕那样的热闹,喜气洋洋,但还是很开心,欢乐的。早晨,六点多,每家每户都要去庙里拜祖宗。给祖先敬完酒,还要按大小辈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顺,祈祷来年平安,吉祥,富贵。回到家以后,晚辈要收取长辈给的红包,并且要说:"祝某某某,新年快乐,吉祥平安来年如意。"

初二那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探访,回家那天,她们都会带一些糖果,水果,贺礼......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咚呛呛,咚呛呛……”

伴着锣鼓声,一年一度的社火大赛开始了!

“看,那个是断桥。”“那个是孙猴子扛芭蕉扇。”“那个是许仙和白娘子。” ……

老太太们争这说。

噢,又来了一队社火,这对社火真可笑,一位船夫在划船,船里面坐着一个女人,那女人身子扭来扭去,真可爱。这时来了一个丑婆娘,要简别着一个烟锅,手里拿着一把扫帚,一阵小跑跑到了船夫跟前不停地打船夫,船夫东躲躲西藏藏,丑婆娘就是打不着。

“看城关一小的社火队。”一个人说。

我回过神,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们的腰鼓队。

打腰鼓的学生,一会儿踢腿,一会儿转圈儿,一会儿跑跳,一会儿打鼓。他们虽然在打腰鼓,但在打腰鼓的同时,也加了一些舞蹈的动作。

后来,又有一只大黄牛过来,他的头转来转去,连眼睛都滴溜溜的转着;观音菩萨也请来了,她身穿白袍,左手拿着玉净瓶,右手拿着柳枝站在荷花中央;几个穿这各种颜色衣服的仙女,一手提着花篮,一手不时的向地面撒花;孙悟空扛着金箍棒,看他那威风的样子,肯定是又除掉了一个妖怪……

“咚呛呛,咚呛呛……”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时流传下来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这一天会进行包粽子、赛龙舟等许多有趣的活动

端午节的早晨,长辈就会起早贪黑的将艾叶、蒲草、桃枝贴在门上。常听大人们说,端午节会有鬼在街上流荡,也许这是驱鬼辟邪,不让这些鬼为非做歹吧!按照我们这的习俗,端午节要包粽子。我们全家人都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这些之后,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或糯米做成,把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粽子包好后,放到大锅里,慢火煮几个小时。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接下来便是赛龙舟了,龙舟花样可多了,有的龙舟头有些摇摆不定,有的像极了活灵活现的真龙,有的船身有着各种样式的条纹,在江里随着鼓声自由翱翔。赛龙舟需要队员们的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它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奋力拼搏的精神,也宏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5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民族风俗,不同民风民俗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我们黄石的春节,便别有一番风味。

黄石的春节,现如今基本是从腊月三十除夕夜开始的。为了做好一年的团圆饭,在这之前,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年货。这一天下午,一家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回来吃一顿团圆饭。年饭的菜可丰盛了,什么香肠、鱼肉、海鲜、山珍等等,其中有两样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是丸子,有鱼丸子、肉丸子、藕丸子等等,这些丸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生活;一样便是鱼,这条鱼叫做“听话鱼”,一般人们不去吃它,让它听着人们在餐桌上述说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也象征着这家人年年有余(鱼)。吃年饭还有一个特点——热闹。大家团聚一桌,随着长辈的几声简短的祝酒词完后,大家纷纷“开战”,然后互相祝酒,谈天说地,对酒当歌,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小孩子们乘着长辈们说得起劲,还要偷偷地闹一闹。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黄石这个一直平静的城市如今也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整个城市沸沸洋洋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脸。这当真和王安石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鞭炮声一直持续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渐渐平息,整个城市又慢慢归于平静。

大年初一,本来一片寂静的城市,又被 一阵阵鞭炮声吵醒。人们纷纷起床,准备好后,带着小孩子到各个亲朋好友家里拜年。虽说要到处奔波,但孩子们也很兴奋,毕竟那个亲威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呢?孩子们一个个拿着红包,吃着糖果,双脚再累,脸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给‘压岁钱’,‘加班加点’无所谓。”恐怕这一天才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昨夜燃放的鞭炮,不过有个说法,这大年初一的鞭炮扫不得,不然就会把一年的财运给扫走了。所以,人们很少去扫,也想发发小财。过年期间,街道上时不时会有几个玩龙的队伍,出来耍闹一番,给新春佳节多添几分热闹的色彩。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而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一样吃着元宵,但没有花灯可看了,人们聚集在空旷地放孔明灯。放孔明灯时,人们会在孔明灯上写下美好的`心愿,为来年许下一个心愿。人们把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愿望寄托给孔明灯,都希望心愿成真。人们接二连三地放起了孔明灯,抬眼望去,天上那火红的孔明灯胜过天上的繁星。

如今的春节,虽然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古老“年味”,却多了一分当代社会的气息,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6

相传“腊八节”起源于远古时的“腊祭”,传说每年腊日,古人要举行祭祖,祭诸神活动。另据宗教界所传,农历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称为“成道节”。自周代将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南北朝时此月要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平安。据说“腊祭”有八种神,于是便将初八确定为固定祭日,后来相沿成俗。

有关“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也演绎出许多有趣的典故。据传为了感念佛祖腊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侣在这一天集会纪念、诵经演法。并把从八方化缘来的米、麦、豆、谷杂粮,及采集的枣、栗、核桃等干果汇集在一起,用大锅熬成粥做供品,祭祀佛祖,然后众僧共享修道成果。遇有进香者,寺院以粥施舍。后来此举逐渐成为善事,被流传至今。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这种活动由寺院传到世俗民间,熬“腊八粥”渐渐演变成民俗习惯。到了宋代,“腊八粥”广泛盛行。不论是朝廷、官府、平民百姓乃至寺院,必在此日熬粥祭佛敬祖,并合家团聚共用,或馈赠友人,以此祈求吉利平安。“腊八节”不仅成为民间重要传统节日,喝“腊八粥”民俗也被世代相传下来。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泱泱中华,盛开着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他们衣着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处处显示着中华文明高贵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文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风、鹤峰、宜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的民锦。土家族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无八碗十碗,因为八碗被称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间逢年过节必不可上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被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菜。端午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用一个巨大的蒸笼装满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里用竹子舂成粘稠状,几个土家族姑娘围成一团,把糯米捏成饼状,裹上芝麻即食。

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民俗 #七篇 #民俗民风的作文 #民风
相关内容
热门图文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